解密顽固的癌中之王
2018-04-08  0评论  1367浏览
  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难、患者生存率低,胰腺癌被冠以“癌中之王”,也被称为21世纪肿瘤治疗领域“一个难以攻克的顽固堡垒”。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可谓“来势汹汹”,然而大众对它却了解甚少。在11月17日“世界胰腺癌日”之际,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接受笔者采访,为广大读者解密胰腺癌——这顽固的“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大约是十万分之七左右。而在上海,它的发病率已经达到十万分之十五。
  虞先濬教授指出,胰腺癌的发病率和公众认知程度严重不成比例是一大隐忧。“目前不管是老百姓,还是非专科医生,对于胰腺癌的认识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如何提升对胰腺癌的认知水平、如何规范化综合治疗胰腺癌,被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早期诊断,患者要提高认识

  胰腺深居腹膜后,被其他脏器所包围,故其发生肿瘤时,症状往往不典型,早期不易被发现,80%-85%的患者一经诊断已属晚期。虞先濬教授表示,胰腺癌如果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早诊、早治、早期发现的话,“在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时候实施根治手术,我们这里能到达将近40%的五年生存率,”也就意味着,接近一半的病人能长期生存。
  实际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据虞先濬教授介绍,一个上腹部CT就能看到病灶,连一公分的肿瘤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关键是要能及时辨别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为此他总结出了四句口诀:一、不要因为中上腹饱胀不适,光想到做胃镜肠镜;二、不要因为中年以后的血糖升高,光想到自己生的是糖尿病;三、不要因为腰酸背痛就以为自己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只去做推拿针灸;四、不要因为眼睛黄了就以为自己是肝炎。
  虽然胰腺癌的病因至今未明,但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过量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由于胰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有遗传性疾病或者肿瘤的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此外,过量进食红肉或者加工肉制品以及长期维生素D水平过低也可能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格外注意身体的异常变化,要能想到胰腺癌,以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治疗,医生要学会选择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化疗及放疗为辅,结合其他介入、靶向、生物免疫、中医药等治疗措施的综合治疗,并遵循个体化处理的原则。
  据权威期刊《新英格兰杂志》,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望根治胰腺癌的治疗方式。虞先濬教授指出,胰腺外科的技术在这30年中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技术趋于纯熟,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上海作为胰腺外科很发达的地区,手术根治以后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20%。”
  但是,胰腺癌初诊病人只有15-20%是局限在局部,可以手术根治。另外80%-85%的病人,在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靠药物延长生命。“两个方案三个药”。虞先濬教授总结说,“一个是经典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为代表的,一个就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
  在1997年吉西他滨出现以后,十几年间医学界筛选了很多其他药物去和吉西他滨配伍,但都失败了。白蛋白紫杉醇是2013年出现的,它是一个半靶向的化疗药,靶向胰腺癌的间质。胰腺癌的特点是间质非常丰富,比其他任何肿瘤都要“硬”。而白蛋白紫杉醇刚好符合这个肿瘤的特点,白蛋白的作用是结合间质,融化了间质以后,化疗药物碰到肿瘤细胞,就可以起作用。而且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这个方案相对适合中国病人的体质,病人容易耐受。
  放射治疗常与化疗联合应用以起到协同和增敏作用。对于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可改善患者生存。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化放疗相较于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具有较大的毒性反应。
  “对专科医生来说,需要学会选择病人。”虞先濬教授反复强调,“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精髓,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来选择不同的方案。”

  不放弃希望,正规治疗就是争取机会

  每一个肿瘤病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尤其遭遇“癌中之王”,生死一线。有些患者会认为得了胰腺癌“反正活不长,开不开刀一个样”,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有家属选择放弃——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
  虞先濬教授强调,手术根治是目前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可能。即便有的患者肿瘤有转移或者局部发展得很快,暂时不能手术也不代表永远不能手术。胰腺癌的术前转化型治疗如果得当,有60%的病人可以再次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
  即使真正无法手术的病人,也不要病急乱投医。虞先濬教授分享了一个典型的患者案例,“老马的肿瘤发现得很晚,初诊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他的体格不是很强壮,但他的病灶间质比较丰富,所以我们根据他的个体情况,选择了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的方案。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病人能活过一年,但是两年过去了,老马现在还活着。一方面,他的身体对治疗方案特别敏感,另一方面,这与他不放弃希望、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也密不可分。”
  胰腺癌并非不可战胜,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胰腺癌患者有部分可以通过手术根治,有部分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获得长期的带瘤生存,虽然相比其他的恶性肿瘤,目前胰腺癌治疗效率相对较低,但并非无药可治,很多患者治疗以后获得长期生存,也获得了很好的生活质量。

  虞先濬教授,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年余,对处理胰腺、肝胆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胰腺和胆道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手术、综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胰腺、肝脏和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与介入微创治疗。开展了全胰腺切除,后腹膜扩大清扫+门静脉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
  虞先濬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CSPAC多学科协作组组长,Cancer Letters中国上海编辑部执行主任,《CCR》等国际著名杂志编委/特约审稿专家,相继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中德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15项,入选“上海市新百人计划”和“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
本帖最后编辑于2018-04-08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