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患者成功入组两个临床试验:看抗癌新药怎样击退癌症!
2018-04-09  0评论  1374浏览
抗癌是一场异常残酷的战争,虽没有刀光剑影,却步步维艰。稍不留神,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境地。所以,在抗癌这条路上,患者是英雄,患者家属更是英雄!他们因深沉的爱而肩负着重担,渴望用最大的能力和最明智的抉择带来希望,他们的付出正在续写着一段段的传奇!
今天,有幸采访到了一位胃癌患者家属,也有一段传奇的治疗经历:
父亲2015年确诊胃癌,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手术,有惊无险;
不幸的是,肿瘤很快复发,无奈只有选择化疗;
却面临化疗无效,后选择入组抗癌新药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
幸运的是,安罗替尼效果不错,维持了10个月;
更幸运的是,经过一番波折,幸运的入组新药PD-1抗体的临床试验,肿瘤持续缩小……
访谈对象:患者家属小付
肿瘤类型:胃癌
访谈时间:2017年8月11日-15日
父亲罹患胃癌,手术九小时有惊无险
确诊前的半年里,父亲已经经常出现胃酸、反流、胃疼等症状。确诊胃癌后,我们赶紧入院治疗,准备接受手术。但由于他之前有冠心病、高血压,原定的手术日期被推迟,必须提前先完善心脏的相关检查。幸运的是,检查结果都很好,最后由胃外科和心血管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手术。
手术中也算是有点意外吧,父亲对麻醉不敏感,手术后很快苏醒,之后就感觉心脏不适,在手术室里面紧急抢救。早上10点进的手术室,晚上19:00才出来,出来后就进了ICU,当时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全家都吓坏了。万幸的是这一关还是艰难的扛过来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两张是手术后做的病理诊断报告:

肿瘤很快复发,化疗无效另寻他法
手术后,我们在外科医生处复查的时候,外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沟通后给我们开了口服替吉奥(维达康)单药化疗的处方,但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比较后悔的一步。因为外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都属于熟人介绍,信任度非常高,而且当时诊断的分期较早,主观上也不想打化疗,所以觉得口服药也挺好的。
现在想想,其实手术后应该尽快找更好的肿瘤内科专家做检查,入院,联合化疗,当时我们甚至都没做HER2的检测。之后我看了很多的研究内容,才慢慢了解到,我们当时应该选择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的。

首次出院小结
口服替吉奥四个疗程(2015.11.13-2016.3.4)后,CT复查,发现淋巴结转移了。其实也怪我,内心存着侥幸心理,认为也许不会转移吧,也是因为当时我对胃癌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总是觉得“怎么可能会运气这么差转移呢”。如果当时身边能有负责任又有经验的人给我一些建议的话,就好了!
当时CT看到的淋巴结还不大,1.2cm,所以决定做PET-CT确诊一下。
接下来,2016年3月8日到4月15日,父亲用了紫杉醇+卡培他滨化疗2周期后,病情进展。医生说,我们的情况应该是对普通化疗不敏感。在入院化疗期间,医生还建议做超声刀,把那个病灶做掉,但是那个地方比较难做,医生通过超声刀没办法看到也没做成功。
化疗不敏感,超声刀也不合适,后来开始考虑用靶向药了。当时医生有2个建议,阿帕替尼(自费)、安罗替尼(临床试验)。
第一次参加临床试验:安罗替尼,喜忧参半
通过医生我们加入了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组,但是这个临床试验是有安慰剂对照组的。
我当时的想法很直接:一般的靶向药都会有明显的副作用,如果是真药,一周左右的时间,副作用就会体现。作为家属,我打算先不告诉病人具体的副作用是什么,以免他自己会有安慰剂效应。如果用药一周之后,完全没有副作用,那就可以不用等到首次检查,自己可以提早发现用到了安慰剂,尽早出组,选择别的治疗方案。
其实到目前为止,这个试验还没有揭盲,但是父亲的治疗结果是明显的,病灶缩小了。
2016.4.25入组安罗替尼的时候靶病灶是2.4*2.2cm。
2016.8.4靶病灶直径1.5cm。
2016.9.13、2016.10.27检查直径1.3cm。
直到2017.1.19直径还是1.3CM。
用药后确实出现了副作用,主要是虚弱、乏力、头皮出疹,安罗替尼是抗血管生成类的靶向药,降血压的作用也很明显,我爸之前高血压,要吃降压药,吃了安罗替尼后,反而停了降压药,这个副作用对我们这个高血压患者反而变成了“正作用”。
但是期间最主要的问题是,肺部反复感染。当然,感染的原因我也不确定是安罗替尼,因为病灶比较靠上,做的是开胸手术,手术后我父亲的肺部一直都是有点问题的,并且他有40多年的烟龄。到了2017年2月28日研究者决定让我们出组安罗替尼,原因就是多次肺部感染这个不良事件。
医生之前告诉我,靶向药耐药的时间估计以月计算的,我们已经用了300多天,已经很幸运了。而且用了300多天靶向药,我父亲已经有些受不住了,副作用毕竟一直存在。
虽然我知道停药后可能病情会很快进展,但是还是冒险让他抽一段时间停了治疗出去旅行,我觉得这个阶段的病人好点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一样重要。
第二次参加临床试验:PD-1抗体,效果很好
我也是在2017年初通过咚咚肿瘤科,了解到国内PD-1的临床招募。当时安罗替尼没有出组的时候,我已经在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了。在咚咚登记基本信息的时候,我当时最好的期待是两个治疗能无缝对接,当然后续还是有一些周折的。
在PD-1临床开始之前,我先在医院自己做了PD-1和PD-L1的免疫组化检测,目的是能提供给临床试验主办方,后来初筛的时候才知道,主办方是需要提交组织切片由CRC寄到中心实验室去检测,并且是否能够入组,以他们的检测结果为准。两次检测的结果不一样,医院这边的结果是PD-1(-),PD-L1(约1%+)。中心实验室的结果是两个(-),第一次初筛失败了。(也许检测方式不同,结果会有差异,总之临床招募中还挺常出现这种结果不一致的现象)。
后来得到咚咚肿瘤科的工作人员的协调和帮助,告知伦理批件有新版本,这次不再需要筛选PD-1/PDL1的检测结果,让我们可以继续等,我记得第一次签知情是4月9日筛选失败。第二次签知情是6月了,期间的等待很漫长,并且复杂。
这个过程中,我又去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找那边的医生求医,看看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其中有个插曲,他告诉我:之前安罗替尼出组太随意了,如果他是研究者,不会因为肺部感染的不良事件在病情没有进展的前提下让我们出组的,也不知道当初这个抉择是祸还是福!
到了今年的6月5日,我父亲正式入组了PD-1临床试验,到今天已经是第五次用药了,两次治疗中间间隔15天。PD-1用药后也有副作用,对于我父亲来说,相对于靶向药真的是很小了。他每次治疗都是自己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去医院,除了偶尔乏力之外,没有特别明显的副作用,体力也还不错,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是:他之前常常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自从他用药以来,没有再出现过。
出组安罗替尼到入组PD-1中间这几个月的CT对比来看,肺部感染也没有加重。当然之前的肺炎其实也不是很严重,所以我个人判断,肺炎可能跟安罗替尼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只是反复肺炎的那个时间段,正好是冬天,天气冷、空气污染比较重。
出组安罗替尼的时候,肿瘤是1.5cm。之后大概四个月的治疗空窗期没有用药,肿瘤又长大了,入组PD-1之前,肿瘤是4.2*2.8,用药PD-1到了4个疗程之后,肿瘤缩小到2.4*1.5,缩小了27.8%,差不多三成。

入组前和治疗后的对比
当然现在的效果还是很明显,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啦,毕竟PD-1也不是神药,昨天我还看了咚咚肿瘤科发布的一组PD1针对胃癌的数据。看过之后,我想的更多的是,如果PD-1出组了,我们该何去何从。估计国内最好的医生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方案了。

其实PD-1联合化疗或者放疗效果都会更好,但是我们的实验组,没有这样的治疗项目。有时候我在想,现在国内的医疗发展这么快,2016年2月我首次听说PD-1的时候,我父亲才手术后半年,还没有转移,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年多之后,我们已经能用上卡特总统“代言”的这个先进的治疗手段。现在,我只希望耐药晚点出现,那么我父亲就有更多的时间等待更多的新药!
如果分享一下我的入组心得的话,首先大家要掌握好自己家患者的治疗情况,比如从治疗开始的分期情况、病理报告、保留好所有的治疗、检查资料。当医生或者CRC需要提供资料的时候,可以随时准确提供,不耽误时间。
其次要跟CRC和医生充分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做每一步工作的进展和工作的目的,这样家属和患者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积极配合!
还有就是跟患者的沟通,真的很重要,让他对治疗充满信心,多给他看正能量的治疗病例,这样可能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吧。
谢谢大家,愿大家都有好运相伴,幸福安康!

对肿瘤患者来说,参加新药临床试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免费用药,也有专家帮助处理副作用,真的挺好,尤其是有机会参加一些疗效比较明确的新药的临床试验。除了大名鼎鼎的PD-1抗体(国产和进口的),这几年,国内也有一些不错的抗癌药(仿制的居多),比如文章中的安罗替尼,还有之前咚咚报道过的国产的EGFR第三代抑制剂——AST2818,参考:了不起的国产抗癌药,两个月肿瘤缩小一半!
接下来,咚咚会继续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临床入组的信息,帮助一些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临床试验,共同创造这一段段的传奇。目前,咚咚已经有的临床试验药物如下,参与方式参考:重磅推荐:多个PD-1抗体临床试验开始招募,免费用药!
最后,祝小付父亲早日CR,续写传奇。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